四季合合 | 四季的别名是什么?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四季不叫“春夏秋冬”,还能叫什么?我有时会发呆,盯着窗外变换的景色,觉得这几个字虽然准确,却好像少了点味道。它们太习惯了,习惯到我们几乎忘了,每个季节其实都有另一套名字——藏在诗里、风里,还有人的记忆里。春天啊,哪里只是“春天”。它是“青阳”,是“芳春”。这两个字一念出来,*齿间仿佛就漾开了一片新绿。你想想,寒冷的泥土渐渐松软,空气里那股凛冽被温和的风搅散,是不是像整个世界忽然呼出了一口青涩的气息?我总觉得,叫它“芳春”更贴切,因为这时候的风是真的带着香气的——梅花清冽,接着是桃花、杏花,热热闹闹地混在一起,那种感觉,是“生机”这个词远远比不上的。而夏天,我们通常只觉得它热,叫“炎夏”倒是直白。可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——“朱明”。听起来就热烈、饱满,像正午阳光泼在红墙上的颜色。这个季节是声音的盛宴!蝉鸣扯着嗓子,从早到晚不知疲倦;雷雨来得快,哗啦啦一阵,又把天地洗得透亮。它可不是安静的,它是一场明亮的、有些吵闹的盛宴。记得小时候放暑假,午后躺在竹席上,风扇吱呀呀地转,那种无所事事的、被温热包裹的漫长,才是“朱明”在我心里真正的注脚。等到暑气消退,天变得又高又远,就知道是秋天了。“秋”这个字有点清冷,但它的别名“白藏”和“金天”却妙*了。“白藏”——仿佛天地间绚烂的色彩都被收拢、沉淀,归于一片洁净的素白。而“金天”更是贴切,你看那阳光,不再刺眼,变得醇厚而温柔,洒在稻田和落叶上,可不就是一片金灿灿的世界吗?这种富足又带点怅惘的美,用“秋天”二字,实在有点装不下。冬天*是矛盾。它叫“寒冬”,也叫“玄英”。前者是体感,后者是意境。“玄英”透着一种深沉的、静谧的力量。万物看似沉睡,其实是在积蓄。我特别喜欢下雪前的时刻,世界异常安静,天空是玄色的,仿佛一切声音都被吸走了。这时候围炉读书,听见炭火轻微的噼啪声,反而觉得心里特别踏实。冬天不是结束,它更像一个庄严的承诺,承诺着新一轮的“合合”即将开始。所以你看,四季的别名,哪里只是几个替换的词?它们更像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感官密码。当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“春去秋来”,而是试着感受“青阳”的萌动、“朱明”的酣畅、“金天”的丰饶和“玄英”的沉静时,才算真正读懂了时间在自然这本书上写下的旁注。这大概就是“四季合合”的妙处吧——不单单是季节的更替,更是每一种生命姿态的诗意别称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