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宵姑获鸟的徒弟 阴阳师待宵姑获鸟的徒弟说真的,**次在百鬼夜行的绘卷里看到待宵姑获鸟,我就觉得,这家伙不一样。她不像有些妖怪,把“**”两个字直接写在脸上。月色下,她撑着那把伞,身影孤峭得像是用夜色剪出来的。但你仔细看她的眼睛——嘿,那里面没有寻常妖物的浑浊与贪婪,反而清亮得像深潭的水,藏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温柔,还有一丝……执念。她寻找着孩子,迷途的、被遗弃的,用她那看似冰冷的方式。我当时就在想,这样一个特立*行的存在,要是收了个徒弟,那会是一幅怎样的光景?那徒弟,得是什么样的呢?肯定不是天生神力的天之骄子,我猜。更可能是个有点倔强、甚至有些笨拙的家伙。也许是在某个飘着细雨的夜晚,浑身湿透地蜷缩在破庙角落,被姑获鸟那双看透世情的眼睛发现。又或者,是这妖怪在履行她那“守护”的宿命时,从危险中意外救下的一个懵懂少年。缘分这东西,谁说得准呢?它来得悄无声息,就像夜风里突然夹杂的一缕桂花香。接下来的日子,可就有意思了。你想啊,一个习惯了*来*往、用沉默和利爪与世界打交道的大妖,身边突然多了个叽叽喳喳(或者闷不吭声)的小尾巴。那场面,一定充满了各种哭笑不得的磨合。我仿佛能看见,徒弟**次试图模仿师父舞剑,却连伞都拿不稳,差点把自己绊个跟头。待宵姑获鸟大概会微微蹙眉,不会说什么安慰的软话,可能只是用伞尖轻轻一点,纠正那个歪斜的手势。她的教学,肯定不是那种循循善*的夫子做派。更多的是在实战中,在月下的追逐里,用行动告诉你如何避开攻击,如何寻找破绽。她会用那清冷的声音,偶尔点出一两句关键,比如:“恐惧,是你的武器,不是你的枷锁。”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,但细细品味,里面全是生存的智慧。这徒弟学的,绝不仅仅是挥剑的技巧。他或她得学着适应昼夜颠倒的生活,习惯在寂静中聆听*细微的声响,分辨空气中不同妖怪的气息。深夜山林里的露水是冰凉的,打在身上忍不住一哆嗦;而妖怪巢**弥漫的瘴气,又带着一股腐朽的甜味,闻久了让人头晕。这些,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、*真切的感官记忆。我得说,*打动我的,恐怕不是徒弟*终变得有多强大,能斩杀多少恶妖。而是那些不经意的瞬间。比如,徒弟因为一次失败而垂头丧气时,待宵姑获鸟或许会默不作声地递过一个刚从树上摘下的野果,那果子在月光下泛着微光,出奇的甜。又或者,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,她也许会望着远方,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,讲述一段非常、非常模糊的过往,关于某个她没能守护住的孩子。那一刻,她不再是一个传说中的大妖,只是一个……有着遗憾的“母亲”。而徒弟的存在,像是一点点填补着那份深不见底的遗憾,让那抹月色下的孤影,终于有了些许温度。这是一种奇特的传承,不是吗?没有隆重的拜师礼,没有冠冕堂皇的誓言。有的,只是夜色中的相伴,是伞下无声的庇护,是笨拙却真诚的模仿与学习。徒弟从师父那里继承的,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本事,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*与温柔并存的矛盾气质,一份对“守护”二字的**理解。所以啊,每当我游戏里抽到待宵姑获鸟,看着她立绘,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象她身后那个或许并不存在的“影子”。那个徒弟后来会怎样呢?是继续跟随师父游走于阴阳两界的边缘,还是*终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?无论如何,那段在待宵月色下、被伞影庇护的时光,一定是他或她生命里,*深刻、*滚烫的烙印。这感觉,想想还挺温暖的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